王凤仪先生简介


 

    王凤仪 (1864-1937)原名树桐,字凤仪,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县,中国近代著名的民间教育家,伦理道德宣传家,慈善家,女子教育的开拓者。
 
    王凤仪早年是农村长工,未曾读书,笃行忠孝,自诚而明。他善于在听讲善书中反思自己,常常注意观察周遭人们的作为,遇到好的就立志效法;看到不好的则谨记在心,警惕自己不可犯同样的过错。三十五岁那年,听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,听到“贤人争罪,愚人争理”,意识到自己的过错,幡然悔悟,身患十二年的疮痨,一夜之间痊愈。他感叹人世,男不忠孝,女不贤淑,便立志劝化世人。
 
    同年十月,杨柏遭诬陷被铺入朝阳监狱,他效法“羊角哀舍命全交”,誓死前往营救。行至途中,黑夜见光明,王凤仪豁然开悟,对许多道理、人情世故也都清楚觉悟了。三十八岁那年十月父亲去世,他守墓三年。当时守墓者有守出金子的,有守出名誉的,王凤仪看百姓疾苦,无钱看病,便立志要守出一个不花钱治病的法子,性理疗病法由此而生。“性理讲病”,以谈话方式直指病人的过错,只要病人便能真心认错,翻出良心,便能启动自身修复功能,病痛也得以痊愈。从此,他开始用“讲病”的方式来度化世人,时称之为“讲病”。
 
    王凤仪通过四处劝化宣讲,体悟到“欲救人心,必先教育”,认为教育需从家庭做起,而母亲往往是孩童在家中的启蒙老师,故女子乃是世界的源头、未来国民之母,于是他又产生了倡办女学的愿望。他先把38岁的妻子白守坤送入义县杂木林乡义塾学习。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他开始试办女义学,由白守坤担任教员,他自己处理校务。试办成功后,隔年又在锦州杨兴屯设立了第二所女义学。
 
    王凤仪先生以人的悲悯情怀出发,以教育家、慈善家与社会改革者的角度做事,而成为公认的“善人”。他以百姓能理解熟识的儒家性理观念、杂糅阴阳五行、因果、悔过、道德忠孝等传统文化元素,凭着一己之诚,用最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,讲道、办学、推行慈善事业,投身于乱世中的救世行动,实践道德救世的主张,感动了许多人追随他的脚步,共创办安老所、讲演社、怀少园合计一千多所,仅女子义务学校就有七百多所。
    晚年他又提出“崇俭结婚”、“储金立业”和“创办新农村”等理念,大力提倡”翻转世界,重立人根”,希望重建大同世界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,他预告自己的死期,后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万国道德会的长春总会逝世,享年七十四岁;临终时还频频向众人拱手,像是在还礼一样,态度安详。
 

 
  • 分享:
评论
  • 王凤仪先生的《化性谈》通过四处宣讲,让人体悟到王善人的“欲救人心,必先教育”的核心思想。同时,《化性谈》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。

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
  • 分类

  • 归档